這是美國的一個不錯的小電動汽車行業,如果突然發現自己沒有最重要的商品,那就太可惜了。
這是解釋中國剛剛發生的事情的一種方式; 另一個 – 不那麼憤世嫉俗 – 是彭博社的描述方式,即中國的鋰工業本身正在搖搖欲墜,因為其最大的生產中心 – 負責世界供應量的十分之一 – 在政府對環境侵權行為的調查中面臨全面關閉。
江西省宜春市也被稱為中國的“鋰都”,在過去一年當地掀起了一場鋰熱潮之後,礦工競相滿足對電池材料的旺盛需求,並從創紀錄的全球價格中獲益。 現在,他們正在努力應對從北京派來的環境官員的近距離檢查。

據第一財經報導, 宜春的礦石加工業務已被勒令停止,因為調查人員正在調查鋰礦涉嫌的違規行為. 彭博社指出, 威脅著全球供應量的 8% 到 13%, 根據各種分析師的估計,儘管尚不清楚立即關閉將持續多長時間。
突如其來的調查給價格下跌的鋰市場注入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隨著全球產量的增加,這讓電動汽車製造商鬆了一口氣。 江西省有望成為額外供應的重要來源,這來自一種名為鋰雲母的含鋰礦物。
“這種監管可能意味著未來對中國鋰雲母開采的檢查和控制將更加嚴格,”Rystad Energy 分析師 Susan Zou 表示。 在宜春開展業務的公司包括主要電池製造商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國軒高科,其股價週一均下跌超過 1%。
Daiwa 分析師 Dennis Ip 和 Leo Ho 表示,由於正在進行的調查,除了一家國有公司的開採活動外,宜春的所有鋰雲母開採活動都已暫停,但精煉廠仍在運營。
由於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行業的需求超過了產量,去年全球鋰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 而且,正如大宗商品中經常發生的那樣,解決高價問題的方法是增加供應,從而導致價格下跌,這種高利潤、高需求的環境鼓勵礦商規避監管。
在過去的一年裡,一些公司已經成為侵權行為的目標,包括污染事件。 這是一場更廣泛的打擊行動,涉及包括自然資源部在內的中央政府部門的官員。
育才補充說,北京將重點關注鋰礦違規行為,尋求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他們將主要針對那些沒有許可證或許可證過期的採礦者。
奇怪的是,高盛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 近幾個月中國汽車行業對鋰的需求下降了一半以上, 戲劇性的逆轉將推動市場進一步下滑。 與此同時,中國的價格較去年的峰值下跌了 30% 以上。
據中信證券分析師白駿飛測算, 宜春停產一個月將減少相當於世界總產量 13% 的鋰產量. 諮詢公司 Rystad Energy 估計這一比例為 8%。
“目前,市場猜測調查可能會在下個月在中國舉行的兩個會議之後停止,”Rystad 的鄒說,他指的是定於 3 月初舉行的年度議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