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RFE/RL 員工通過 OilPrice.com 撰寫,
慕尼黑安全會議揭示了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中國感覺到了加強其全球地位的機會。
中國官員王毅指責美國助長烏克蘭戰爭,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責中國準備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儘管局勢緊張,但歐洲領導人在王的歐洲外交之行期間與中國進行了接觸,引發了人們對去美元化和數字貨幣降低西方對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影響力的擔憂。
美國和中國的高級外交政策官員在上週末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強調他們的政府並不是在尋求新的冷戰,但在緊張的言辭和指責中,世界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降溫毛氈。
尋找視角:
慕尼黑會議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外交政策會議,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和其他地方的主要官員交流和把握當前世界秩序脈搏的中流砥柱。
今年的診斷遠非樂觀。 雖然西方表明它現在可能比近年來更加團結,並且對烏克蘭的支持是根深蒂固的——美國總統喬·拜登對基輔的暗訪強化了這一信息——但很難擺脫這樣一種感覺,即西方仍然更加置身事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損害 無法撤銷.
不管是對是錯,北京顯然認為西方正在衰落,現在正感覺到有機會鞏固其不斷上升的全球地位。
在慕尼黑,中國的代表是最高外交政策官員王毅,他向西方官員傳遞了一種自信和自大的信息,他將矛頭對準美國並指責美國助長了烏克蘭的戰爭。
王還表示,中國將啟動自己的結束戰爭的和平計劃,並將強調維護主權、領土完整和《聯合國憲章》原則的必要性。
這些電話發出之際,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表示,中國可能準備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彈藥,這將標誌著戰爭和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顯著升級。
中國對這些指控置之不理,但並未予以否認, 說 北京“永遠不會接受美國對中俄關係的指責或脅迫”。
烏克蘭總統沃洛德米爾·澤倫斯基在接受華盛頓的指責後接受德國和意大利報紙採訪時警告說,中國提供武器將導致“世界大戰”,他希望北京在做出“實際評估”後不要這樣做。
為什麼重要:
美國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好牌可打,而且鑑於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的影響,兩國關係穩定化的前景並不明朗。
不過,尚不清楚北京是否願意跨過這一門檻並承擔明確向莫斯科提供武器的後果。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官員對中國提及和平計劃持懷疑態度,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將其視為一種光學舉動,因為北京繼續提升其在南半球的地位,中國呼籲將西方描繪成戰爭販子,作為維和人員,它本身就有一個樂於接受的聽眾。
“中國希望被視為非常強大,是全球南方的領導者和和平促進者,”一位歐盟高級官員告訴 RFE/RL。 “[And] 不,歐洲沒有被追求。”
值得一看的一件事
很難一周都看到西方官員發出關於中國意圖接管台灣的新警告。 這種擔憂並非沒有根據,尤其是作為中國官員——包括 王在慕尼黑 ——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消除這種恐懼。
但五角大樓負責政策的國防部副部長科林卡爾最近提出了更為冷靜的評估。 在一個 最近的採訪 在國防新聞中,他說他“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 [an invasion of Taiwan] 未來幾年迫在眉睫”,而且北京更有可能尋求超越軍事力量的途徑,例如政治和經濟壓力,企圖吞併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