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的存在是為了解決北約存在所造成的問題


由 Caitlin Johnstone 通過 caitlinjohnstone.com 撰寫,

北約有 雙倍下注 關於最終將烏克蘭加入其成員的決心, 上週二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聯盟外交部長會議上重申了其 2008 年對該目標的承諾。

Antiwar 的 Dave DeCamp :

羅馬尼亞城市是北約最初在 2008 年向烏克蘭做出承諾的地方,當時美國官員承認,試圖讓該國加入聯盟可能會引發該地區的戰爭。

“我們在 2008 年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做出了這個決定,”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週二表示。 “我在那裡……代表挪威擔任首相。 我清楚地記得這些決定。 我們支持這些決定。 北約的大門是敞開的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包括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內的北約外長表示,他們“重申”在 2008 年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做出的決定。

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北約東擴無關已成為西方主流評論界的時尚, 但 正如最近解釋的 由 Philippe Lemoine 為黨派關係和意識形態研究中心撰寫,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敘述,需要將普京過去發表的評論從發表這些評論的背景中剔除。 許多西方專家 提前多年警告 北約擴張會導致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那樣的衝突,他們當然是正確的。

最近推動北約在烏克蘭的擴張以及 芬蘭和瑞典等國家 以“俄羅斯的侵略”為理由是理查德·薩克瓦教授所說的“致命的地理悖論:北約的存在是為了管理其存在所帶來的風險”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美俄關係的已故學者斯蒂芬科恩 解釋 在 2014 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前幾年, 莫斯科將北約視為“美國的勢力範圍”, 以及北約和北約影響力的擴張作為該領域的擴張。 它以敵意對此做出反應,就像美國對中國或俄羅斯在其邊界上建立侵略性軍事聯盟的反應一樣,而且可以說比美國要克制得多。

薩克瓦致命的地理悖論未來的其他例子可能包括推動將北約重組為一個致力於“遏制”中國的聯盟,這當然意味著阻止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並努力限制、分割和篡奪它。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一篇題為“華盛頓加大對歐洲盟友的施壓,要求它們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為該議程提供了新的細節:

美國正在敦促歐洲盟友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因為它試圖利用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領導地位,為北約國家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的努力爭取更多支持。

據了解美國與其北約盟國對話的人士稱, 華盛頓最近幾周遊說跨大西洋聯盟的成員加強對中國的措辭,並開始著手採取具體行動來約束北京。

美國總統喬·拜登在上任之初就將對抗中國確定為他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標,但由於 2 月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的努力變得複雜起來。

但知情人士說,隨著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Vladimir Putin) 的入侵進入第 10 個月,華盛頓正在齊心協力將中國推回北約的議程。

“北大西洋”條約組織 添加中國 自從看到華盛頓瘋狂推動對北京的侵略以來,這是今年 6 月首次關注其安全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另一篇題為“北約就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舉行首次專門會談”詳細介紹了去年 9 月聯盟成員之間的一次會議:

他們還討論了北約應該如何讓北京意識到任何軍事行動的潛在後果 – 一場辯論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變得更加重要,人們質疑西方是否在向莫斯科發出警告時足夠強硬。

美國一直敦促盟友,尤其是歐洲盟友,更加關注對台灣的威脅,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下令對台灣動武。

美國高級軍官和官員提出了幾個可能的軍事行動時間表,其中一些人急於增強緊迫感,以確保華盛頓及其盟友做好準備。

一些人注意到,華盛頓急於在這方面“增強緊迫感”很容易產生挑釁效果,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 一個月前告訴彭博社 華盛頓急於讓每個人都為另一場重大衝突做好準備,這可能“最終會引發我們試圖阻止的戰爭”。

北約應更名為 ASFP:自我實現預言聯盟推文 該聯盟關於台灣的討論的評論員阿爾諾·貝特朗 ​​(Arnaud Bertrand)。

“防禦聯盟不希望與不同大陸的國家打架,” 推文 雅各賓的 Branko Marcetic。 “這是來自北約——或者更準確地說,來自華盛頓的一些經典任務。”

當你忽略所有空洞的敘事內容並將其真正歸結為實際行為的原始語言時,北約的存在似乎確實以循環推理為前提,即沒有北約就沒有人可以保護世界免受北約的後果動作。 它特意威脅強大的國家,然後通過它們對這些威脅的反應來證明其存在的正當性。 這是一個自舔冰淇淋甜筒,或者,如果你願意,一個 自舔靴子.

這一切都發生在歐洲國家開始注意到他們承擔華盛頓在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的成本比美國高得多的消息時,而美國則獲得了所有利潤。 在一篇題為“歐洲指責美國從戰爭中獲利”,Politico 報導:

歐洲高級官員對喬·拜登的政府感到憤怒,現在指責美國人從戰爭中發財,而歐盟國家卻在受苦。

“事實上, 如果你冷靜地看,從這場戰爭中獲利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因為他們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更多的天然氣,並且因為他們出售更多的武器s,”一位高級官員告訴 POLITICO。

這些爆炸性的評論——得到了其他地方的官員、外交官和部長的公開和私下支持——是在歐洲對美國補貼威脅破壞歐洲工業的憤怒情緒日益高漲之後發表的。

華盛頓此時冒著極大的風險並激怒了盟友,因為就維護美國單極霸權而言,它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作為 Antiwar 的 Ted Snider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解釋,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從未真正與烏克蘭有關,甚至最終也沒有與俄羅斯有關。 從長遠來看,這場對峙一直是關於中國,以及美帝國為維護其對這個星球無與倫比的統治而進行的孤注一擲的運動。

“烏克蘭戰爭一直是關於更大的美國目標,”斯奈德寫道。 “這一直是關於美國維持單極世界的野心,在這個世界中,他們是世界中心和世界頂端的唯一極地力量。”

“2014 年烏克蘭發生的事件標誌著美國霸權單極世界的終結,”斯奈德說。 “俄羅斯劃清界限,並宣稱自己是多極世界秩序中的新一極。 這就是為什麼用國務院的話說,這場戰爭“比烏克蘭還大”。 它比烏克蘭還大,因為在華盛頓眼裡,這是美國霸權之戰。”

“如果烏克蘭是關於俄羅斯的,那麼俄羅斯就是關於中國的,”斯奈德寫道。 “’俄羅斯問題’一直是,如果中國有俄羅斯,就不可能與中國對抗:同時與兩個超級大國作戰是不可取的。 因此,如果長期目標是防止中國挑戰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首先需要削弱俄羅斯。”

斯奈德援引布朗大學客座教授萊爾戈德斯坦的話說,“美國為了維持其霸權地位,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混合戰爭……目的是打擊俄羅斯,遏制歐洲,綁架‘盟友’,威脅中國。”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多極化,確保完全控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帝國在後期的回合中越來越像一個拳擊手,在整個戰鬥的記分卡上都處於落後狀態:承擔更多風險,投擲瘋狂的干草機,更喜歡與輸掉決定的確定性相比,淘汰賽失敗的可能性。

我們正處於人類與美國單極統治的虐待關係中最危險的時刻,出於同樣的原因,受虐妻子生活中最危險的時刻是 就在她試圖逃跑的時候. 帝國願意做可怕而冒險的事情來保持控制。 “如果我不能擁有你,沒有人可以”是一句可以對妻子或整個世界說的台詞。

反對這些狂妄自大者及其核雞遊戲的重要性從未如此高。